成品网站w灬+源码1_免费女人毛片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_国产精品高精视频免费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EMBA院校 > 大連理工大學EMBA

大連理工管理講堂—慈善:社會責任的必然表達

EMBA招生網    www.watkissart.com    發布時間:2016年01月15日    來源:

2008年3月30日,這個春天的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希望工程的創建者之一徐永光先生為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MBA、EMBA、工程碩士學員進行了一場題為《慈善文化、民間組織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演講。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講堂的主題演講,不但受到了管理學院專業學位的學員們的青睞,還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但今天的演講沒有像以往那樣,從企業管理的“技術類”入手,相反別出心裁,由中國最大的公益事業的創立者為大家闡述慈善文化與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種用意正表達了大連理工大學對MBA、EMBA、工程碩士學員們教育的良苦用心,它所培養出來的學員不應只是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人才,更應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正如管理學院院長蘇敬勤教授所言,一個全球經濟的無邊界時代正在來臨,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如何獲得世界市場的信任?哪些觀念是一個卓越領袖者所應具備的?答案之一就是積極履行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

有私奉獻,志愿工作才有原動力

如果對徐永光這個名字不了解,那么提起希望工程那個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相信每個人對這個中國希望工程的標志性影像都會非常熟悉,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命運已經因此而改變,她讀完了大學,在一家銀行有了滿意的工作。20年來,希望工程不知救助了多少像蘇明娟這樣渴望讀書、卻讀不起書的孩子。而徐永光,就是希望工程的創建人之一。

在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講堂上,徐永光先生語速平和、講述內容極具思辨性。他對于慈善事業的闡述把大家帶入了理論上的新天地,其中之一就是,志愿工作強調的是有私奉獻,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無私,有私奉獻,才是志愿工作的原動力。

徐先生說,志愿精神的原動力是“有私奉獻”,是因為我們所追求的任何道德理想,都不可能背離人性。純粹無私奉獻的極少,那已是圣人的境界。如果我們都按照圣人的標準來倡導志愿精神,實際上也就是對凡人、平常人關閉了志愿者的大門,而這對于志愿精神的推廣普及是非常不利的。

人們在幫助其他人的同時,自己還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感、滿足感,并非是完全無私的,但是你能說他們的動機有違志愿精神嗎?徐永光說,民間環保人士、北京“地球村”創始人廖曉義對自己說過,“我身上什么美德被人估計過高了?就是‘自我犧牲’。我所有的付出都在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沒有犧牲自我啊!”

美國志愿服務的年貢獻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在一個講求功利的市場經濟社會,志愿服務何以如此發達?原因之一是他們從沒有把志愿精神拔高到無私奉獻的高度。美國人非常清楚志愿服務是利他也利己的好事、樂事,同時也是一種公民責任。

我們只有在享受到這種助人之后的“快樂”,助人精神才會長久地發展下去,也正因如此,有私奉獻才會成為志愿精神的原動力。

企業首要責任是提供優秀產品

站在大工管理講堂的講臺上,徐永光先生的講座自然也更多地涉及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它必須隨時關注社會事務,為社會需要捐物損款,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徐永光先生站在一個更為理性的角度詮釋企業的社會責任。

“國企的首要責任不是捐贈,而是不要為了企業利潤而對社會資源和產品進行壟斷;同樣,民企的首要社會責任是提供更好更優秀的產品,這些,才是企業的第一責任。”徐先生說。

他進一步表示,企業不能為了私已利益而去壟斷,它要提供好的產品,要去保證員工的權益,要承擔環境責任,還要照章納稅,在完成了這些基礎責任之后,才能談得上關注公益事業。其實公益事業是一個企業建立在更高基礎上的最高責任,一個企業如果產品不合格、污染環境,你還能接受它的捐款嗎?

而企業發展的動力是什么?徐永光強調,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有高于買賣的理念,有更高的目標與追求,將中國制造變成世界名牌,并引領社會信用的重建,關心弱勢群體,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

徐永光先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性探討、對慈善事業的畢生追求,贏得了學員們的熱烈掌聲,很多學員在提問中就表示,自己今后在企業管理中,將更多地關注企業社會責任、關注慈善事業。

講座中,學員們還同徐先生就政府在慈善事業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社會志愿者的理念如何提高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嘉賓簡介

徐永光,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法學碩士,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1988年,徐永光辭去團中央組織部長職務,以10萬元注冊資金創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創立希望工程。希望工程20年,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公益品牌。2007年創建的南都公益基金會推出旨在改善農民工子女成長環境的新公民計劃,被譽為徐永光的第二個希望工程。

徐永光先生潛心中國NGO事業近20年,在NGO實務和研究領域有重要建樹,主編《中國第三部門研究叢書》,著有《叩問天人之際—徐永光說希望工程》等。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MBA教育中心

2008-4-1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dalianligong/30867.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EMBA招生網 2010-2021 滬ICP備13002341號-17
滬公網安備310117020006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