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网站w灬+源码1_免费女人毛片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_国产精品高精视频免费

EMBA招生網
咨詢熱線: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EMBA招生專題 > 復旦大學EMBA研修班 > 招生信息

圓桌星期二:專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

EMBA招生網    www.watkissart.com    發布時間:2016年01月15日    點擊:

  搜狐商學院:陸院長,我想問一下在商學院教育當中我們是怎么樣教學生去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在我們商學院的課程改革、學生實踐方面,有哪些對應的措施。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

  陸雄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管理教育,我們無非這兩方面要用力,一個是為大家建立一個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每一個學科,會計、營銷、人力資源都在引進,我們都希望把最新的知識給他們,這個最新的知識的目的還是為了要幫助這些未來的職業經理,或者他現在已經是職業經理,或者是企業家,在他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結構化的,各種功能是相互匹配的。有些企業重視研發,那研發管理該怎么做,有些企業是重視投資的,那你的融資、你的并購,你這塊要強化,你應該這個功能要加強,你應該在企業當中扮演什么角色。

  但是不管怎么樣你仍然需要人力資源,需要有市場營銷,需要內部的控制,需要整個的領導力。每個人都要能夠去分權、去分享,你的系統怎么去設計,這就是委托代理人機制。所以這些概念都有了你這個企業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相互有機結合的結構。這是我們商學院教育的一個使命,盡管給他每個學科最新的知識,但目的也是為了建立這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在新的環境下變得有活力、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商學院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拓他的思維,這個思維既面向全球、面向整個社會與國家,面向整個產業,多種產業,而且要創新。你不斷要去尋求一種新的思維的角度、一種思維方式去找到新的一種視野,你拿回去到企業里面才會形成戰略。

  這個推動文明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企業家精神。所謂企業家精神就表現在他永遠有一種突破性的、與眾不同的、別人沒做過的、有前人可以借鑒但是沒有前人可以模仿的一種發展企業的思路和方式,包括他去尋找技術。喬布斯離開過蘋果,又回到蘋果,蘋果曾經是風靡全美。我九十年代去美國的時候大學里面都是它的電腦,它就是重視教育,為什么重視教育?因為它很聰明,培養小孩就開始用,畢業了以后還用蘋果,后來蘋果走下坡的道路,叫他重新回去。你說技術都是他研發的?也未必,他看到了。今天人們尊重喬布斯因為他不是科技巨人,他不是自己創造的科技,他是科技業的巨人,他用他的語言去描述這個東西,他之前還到公司去討論如何發布4S手機,怎么來發布,他每次都自己親自去講,那就是做市場啊,他是一個科技業的企業家、一個創業家,他善于把各種科技組合起來去組成一個他所看到的別人沒看到的未來的一個東西,他把它做成了給大家。我是搞營銷的,他是最偉大的營銷者,為什么呢?最好的營銷是什么?就是這個東西做出來放在你面前你就想買,不用你去說就有人喜歡,這是最厲害的,他就做到了,他的契機其實在這里。所以很多人說他是科技巨頭,這話錯了,他是科技業的巨頭。但是他的科技業并不真是高科技,他是一個科技業的設計師,他把每一個科技的、有科技含量的葉子放到一起,像搞盆景一樣搞成一個很精致的盆景,很獨特的盆景,所以企業家精神非常重要。

  我們中國現在的國有企業沒有企業家精神,外資企業也不可以有企業家精神,小的外資企業,比如說香港、韓國來的很多中小企業跟我們現在很多民營企業是一樣的,都是靠自己的企業家精神來支撐發展的,大的跨國公司不可以有企業家精神,為什么呢?你搞企業家精神大的企業經不起折騰,所以他要一個全球戰略,然后你又有當地國家戰略,這個國家戰略要全球去批準。所以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要得到總部批準的,所以它主要以這個精神為主。

  但是企業鼓勵你要有創新,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否則的話都是全球一樣的戰略那肯定不適合中國。所以要有創新精神、要有企業家精神的元素,但是不能完全靠你當地國家的子公司CEO自己完全來拍板決定。中小企業必須要有企業家精神,中國的企業沒有企業家精神,為什么呢?因為國有企業都是政府官員,70%是政府官員,都是靠一張紙來決定他的命運的,做得好可能被調走,做得不好也可能被調走,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就做得不好不壞。做得好是因為天時地利,并不一定是自己努力。做得不好也是天時地利不好,可以賴在外面,石油漲價了、人才漲價了、政府政策不好,為什么我們電虧?因為煤漲價了。這就是沒有企業家精神,他不對自己負責的。

  中國過去十幾年二十年的發展非常有活力、非常快速發展是來自于什么呢?我認為是來自于市場、來自于民間的企業家精神。所以不管是什么舊商業文明新商業文明,反正要發展企業家精神是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那么第二個支柱是什么?來自于顛覆性的革新、創新。顛覆性的創新主要是技術上突破。所以歐美現在經濟出現這么大的困難,大家對未來的三年五年完全步出危機能夠重新經濟發展沒有完全的信心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可預見的突破性的技術。不像蒸汽機的發明、不像汽車、電燈,不像Internet,計算機的發明、Internet的民用化,這都是革命性的。如果下面不是生物醫藥,人的命可以活兩百歲,這樣的東西出來了那不得了,那全世界又會產生新的很大的產業,大家又可以消費,那消費一下就旺起來了,消費一旺所有的生產就上來了,所以缺乏這個顛覆性技術,那么我覺得不管你說這個用什么名詞,商業文明的發展要靠質量和動力,中國其實都缺,有很多人企業做得不錯了,從幾千萬做到幾個億以后很多人就失去了動力,他當然也對國家有擔憂。老婆孩子出國,說起來是孩子去留學,實際上是借機轉移一些資產,至少把錢的一部分轉移,即使是在國內全虧了他也能夠跑出去能夠活,轉移資產,甚至于去海外投資。那么去海外投資他的企業家精神還在創造,為全球人類做貢獻。

  很多人就打打高爾夫了,然后企業就給職業經理,每年5%、6%、10%的增長就夠了,他都看穿了,人生就是這樣,如果都是這樣的話這個社會就失去了動力,這很危險。那突破性技術我們本來就沒有,過去一百多年、兩百年都沒有,如果我們說衛星上天或者我們的天空一號那也是跟著別人后面,不是完全全球領先的,不是。所以這個需要很長時間,我認為中間還需要十年二十年,中國教育還需要十年二十打基礎,這個國家現在不具有創新的基因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教育制度、我們教育制度抹殺了它。但是在個別人身上還是有,中國人口那么多,反叛的人、有創新思維的人還是有,我們這個民族本身從歷史上不缺創新的基因和創業的基因,只是說這個教育制度多少為了追求公平很大程度上犧牲了創新的這種動力和能力。

  但是我相信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會更好的培養創新的精神,讓科研上能夠打好更好的基礎,人才上能夠做到更好的儲備。包括海歸,從海外回來的做科學的人、做工程技術的人將來回來參與到國家當中也許中國會形成這樣一個突破性技術。實際上我們看到中國有些高科技園區里面已經有一些海歸跟國內的人才在一起合作,我相信將來會有。

  所以這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沒有這兩個輪子的驅動國家不可能成為創新國家,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國,強國是在兩個層面上強,不是在經濟總量上。人均GDP的增長也要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美國為什么強?技術。

  第二,文化,你的文化價值觀你去做這件事情,世界的次序,無論是政治、經濟的次序怎么定義呢?這是文化。你強了以后,你的技術發達、經濟發達,人們認同你,覺得我可以向你學習的時候,那學習什么?從你的商業次序、規則、標準當中他來體會,這個東西就稱為一種文化。為什么中國建不起世界名牌、奢侈品牌?因為人家對你的文化不尊重、不認同,偶爾也有老外穿兩件旗袍,她偶爾穿一穿,她不是真的尊重你,她是好奇。就像我們跑到云南穿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買什么披巾,你不會天天披著它的,對吧?是好玩、好奇。全球以后都學中文這個可能性很小,在看得見的這五十年不可能,中文也比較難學。但現在全球有有興趣的學生我認為是好事情,他對你先有好奇,然后慢慢有認同,最后有尊重,那你才是強國。中國三十年里面看不到這些。所以有很多人說我怎么做世界品牌,我說你慢一點吧,形象要正面的去樹立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美國人倒天天喊尊重歐洲品牌呢,為什么?它有文化。盡管經濟有衰弱,跟美國不能比,科技有衰弱,但是在藝術文化方面的底蘊這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力、一個歷史的基因傳承在那邊。美國太短了,沒有文化,說不好聽一點在世界范圍里面是暴發戶,所以它自己也自信不足。美國人在美國買德國汽車、買歐洲汽車,那些進口汽車,比美國汽車要貴,修理費也要貴。這個像中國一樣的,說因為這個東西是進口的就貴,因為運過來長途跋涉,其實這個質量也未必說比美國的什么凱迪拉克要真的好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是一樣的科技水準,這就是仰慕。然后因為是進口汽車,你修理費要貴。修美國汽車修理費一小時20美元,修這個進口汽車一小時40美元,美國人很崇拜歐洲的。所以歐洲奢侈品在美國銷得非常好,在美國這個市場當中高端的都是歐洲品牌,美國的品牌總體是中端或者中端偏上。你像我們國內很流行的coach什么的,coach在美國或者什么勞夫勞倫都是屬于中檔品牌,中產階級買的東西,對不對?那么又到了中國大家不了解覺得和Gucci或者LV是一個等級,實際上是差很多了,十萬八千里路了,所以這個就是文化的涵養很重要,我們現在還很不了解,我們現在不要去歪曲了文化的概念去創造什么時尚名詞,你這個名詞創造出來也要有底蘊。像人家講藍海戰略人家至少還有幾百個案例在上面支撐,我們可以說三星的發展,swatch手表,這個人家有實踐,包括業務流程在這兒,我們不要隨便去談新名詞。有時候我們很多文人很浮躁,我們很多的學者像商人,這是很危險的。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fudan/46806.html
EMBA招生網 2010-2021 滬ICP備13002341號-17
滬公網安備310117020006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