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什么在國際上還很難立足,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亨利?明茨伯格站在臺上,拋出這個尖銳又犀利的問題后,靜靜等待回答。此刻,他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CMPM(中國實踐管理碩士)試聽課的第一位主講。他拋開管理話題,談社會的組成,談企業的角色!爸袊髽I家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社區導向和社會責任感!彼挠^點,讓臺下20多位商界精英感到耳目一新。
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師,同時也是管理學界的“異類”。明茨伯格毫不避諱地大談傳統EMBA教育正在腐朽,認為眼下的EMBA教育并不能塑造真正有價值、有社會責任感的領導者,整個EMBA體系需要深刻反思。
臺下的中國參與者們(在明茨伯格的理念中,學員被稱做“參與者”)頻頻點頭,對全新的CMPM課程充滿興趣。這一切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很是興奮,他預感到,人大商學院的創新之路走對了。
“CMPM”引領EMBA教育
作為中國管理教育變革的引領者,人大商學院在EMBA教學中一直積極思變。
近年,高端管理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于是,人大商學院院長伊志宏在2008年做出一項重要的決策——實施教改,而操盤手則是宋遠方教授(前任副院長,現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宋華教授(現任副院長)及EMBA中心主任馮云霞副教授等人。他們希望以一個顛覆者的姿態,樹立與其他商學院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從趨勢上看,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對高管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國企、民企派高管來學EMBA,”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中心主任馮云霞副教授表示,“人大商學院EMBA項目必須追求創新,幫助企業家學員培養合適的心智模式,來應對環境的不確定和變化!
IMPM項目躍入了改革者的視野。IMPM是明茨伯格全球五大頂尖商學院協力打造第三代管理教育范式,秉持“源于實踐,回歸實踐”的學習哲學,這讓宋華眼睛一亮。
“有誰想過管理的世界觀是什么?中國的EMBA教育何以越來越庸俗化?”宋華感慨地說,國內許多EMBA項目已經淪為富人交友、喝酒的俱樂部,逐漸偏離教育的本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也曾坦言,“如果一定要讓我講一個中國EMBA、MBA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是價值觀培養太弱了!
同時,傳統EMBA還是按照戰略、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等具體科目建立課程體系,這些并非一個領導關注的重點。老師與學生也多為“我講你聽”的關系,缺乏平等、多元化的交流形式。
IMPM,恰好在這些方面有巨大的創新。IMPM以“反思”、“分析”、“合作”、“練達”、“行動”五個主題設計課程,強調反思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多地參觀企業,探討企業實踐。在每個主題里,戰略、營銷、財務等知識點均貫穿其中。授課時,老師也更像一個啟發者,而非灌輸者。學生成了“參與者”,圍著圓桌,與老師平等地討論。
這些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讓人大商學院心動了。他們找到IMPM項目的負責人,提出合作一個適合中國的“IMPM”課程,即CMPM。兩邊很快擦出了火花,在宋華看來,這光芒正指引了人大商學院找到新方向。
很快,由人大發起,在明茨伯格研究中心、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新加坡東西方文化發展中心等多家共同參與下,CMPM項目啟動了。作為人大EMBA重中之重的中國實踐管理領袖教育項目,人大投資了近千萬元用于CMPM的執行,匯集了宋華教授以及包政、楊杜、溫鐵軍(專欄)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并在全球范圍內選聘師資,從事教學研究。他們親自旁聽IMPM課程,設計CMPM課程,其中的曲曲折折,讓宋華一再感嘆“不容易”。“我們不知道能做成什么樣,甚至一度信心減弱,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2009年,第一期CMPM開課了,20多名“參與者”成為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CMPM的與眾不同。
在這個課堂上,除了中國大陸的學員外,還有來自臺灣、香港、新加坡等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講華語的資深管理者,以及西方跨國企業駐華的高級主管。班級的學員構成無論是男女比例,還是所屬區域都有精心的分配。
CMPM的每堂課,都有1個多小時的反思時間,這一度讓參與者們苦惱,因為有些人并不喜歡反思,但當他們適應了,便能在其中汲取了無窮多的智慧,最重要的是養成反思的習慣。
CMPM重點講授的,是企業領導者、決策層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實施變革、如何接納多元化的文化、如何分析以做出決策、如何與他人合作。這顯然比單一地聽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等更給力。
參與者們還被安排前往英國、新加坡、香港、加拿大,以及中國的成都、蘇州、敦煌等地上課,這不是一個噱頭,更絕非旅游。當地的知名企業正等待著他們考察,教授會教給他們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模型,然后通過不斷的參觀、討論、反思、研究,直到你將這個模型心領神會。
更重要的是,CMPM課程設計中,融入了許多價值觀、人文觀、歷史觀的內容。這些管理以外的東西,更能帶給參與者心靈的震撼。
宋華講了一個例子。在第一期CMPM課程中,有一位參與者一度很自傲,到英國上課時甚至放言,“中國的企業在生活,英國的企業在活著!比欢涍^一系列課程后,他改變了。原來,他在英國聽了英國工業史、金融史、英國文學,還專門去了曼徹斯特——紡織革命的發源地,聽了那一段革命的歷史以及對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在后來的反思報告中,他說感到了自己的淺薄,其實今天的中國企業正在走別人一百年前的老路。
畢業之時,很多參與者都表示對CMPM項目非常滿意,并表示會介紹同事朋友來學習。人大的老師們,也對參與者們的進步感到欣喜。馮云霞副教授告訴記者,“他們面臨的決策環境非常復雜,要承受的的壓力也很大。這種學習和交流對他們來說極為寶貴,他們可以和老師交流,甚至和同行、競爭對手坐在一個課堂。他們非常重視并珍惜這種學習機會,學習過程很投入!
由于CMPM項目的成功,2010年,人大商學院開始取代日本大學參與運營IMPM項目, IMPM決策方決定將“合作”模塊放在中國。2010年5月、2011年5月,來自十余個國家的數十名IMPM學員相繼來到中國,聆聽多位中外名師的精彩課程,并去沈陽特變電工(13.41,-0.10,-0.74%)、神華集團等地參觀,與國內著名企業的管理層進行對話,了解中國式管理合作的價值觀及內涵。連續兩年來,學員們普遍反饋受益匪淺。
而CMPM的成功推出,對人大商學院的EMBA教改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人大商學院的領導們發現,CMPM的課程理念,同樣可以融入人大傳統的EMBA教育。一場更大規模的EMBA改良拉開了帷幕。
SOAR計劃起飛
把CMPM里的精髓和EMBA教學融合,宋華將EMBA的改良又稱作SOAR計劃。其中,“S”(Science)指科學方法,即EMBA的理論知識體系;“O”(Organization)指文化,即文學、歷史、藝術等各種文化形式;“A”(Arts)指情境,即將理論放到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如何運用,如何應對;“R”(Reflection)指的就是反思。
由名稱看得出,人大商學院的EMBA是舊瓶裝新酒,雖然課程設計仍然按照戰略、營銷、人力資源等科目劃分,但教學思路和內容導向都已經發生變化。中國人民大學EMBA中心主任馮云霞副教授指出,EMBA并不是富人俱樂部,只不過這部分人群基本都有著一定的企業管理經驗。EMBA的目的是培養已經有領導能力,但是能讓領導能力發揮更好作用的人,讓這部分人群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拓寬視角,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
“我們給SOAR提煉了三大理念——知識(knowing)、價值觀(being)和行動(doing)。”宋華說。
知識理念不僅指學習知識,還有自我反思、學員間的交流和與社會的交流。和CMPM一樣,每天早上,老師會發給每個學員一個反思本,讓學員盡可能地反思。然后選一個代表,給大家做反思報告。人大商學院還多了一項新規定,例如上4天課時,中間有兩晚安排講座,而不是讓學員出去大吃大喝。學員間的交流也前所未有地被重視。例如老師講并購,可能就讓有并購經驗的同學上臺發言,再由老師點評。1 2 下一頁 尾頁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renda/2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