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草兒,在頭燈的光影下,愈發顯得濕潤、晶瑩。
腳下的小道,避開了盤山的土路,是性急的登臺人踩出來的,從山腳下直向上蜿蜒開去。在凌晨的暮色里,蕩漾著朝臺的心情。
一行人默默攀行,伴著重重的喘息。忽而,抬頭望一望夜空的星星,期盼即將升起的朝陽;忽而,盯住身邊的臥牛,暗嘆在這潮濕寒冷的夜晚,它們竟也獨自逍遙。
這是大朝臺的開始。
興奮點不是誰腳底下踩著了牛糞,而是登上東臺頂后恰逢天邊云際微紅。老面的單反急急的尋找目標,同行人在昏紅的背景里被一個個喊來擺拍。一張思想者的剪影,竟然能要挾說需要一頓大餐來換。
臺頂的人已然很多,都已各自占到有利位置,又裹緊各色沖鋒衣,抵御著黎明前微寒的晨風,等待著紅霞里太陽的蓬勃。此時,我們的興趣好像留影比看日出還要大一些。隨著天色由紅轉白,對看那圓圓紅日似乎已不再期盼,反正已經來過了。不知是誰起得頭,吃齋飯去!
我們這天的第一餐,就是東臺頂望海寺里的晨齋。
男女香客分別在齋堂內兩廂落座,左右數排長條凳、長條桌,每人面前桌上倒扣著兩只大碗,擺著一雙木筷。你只需安靜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干,也不要說。有人拎著粥桶過來,將你面前的大碗里逐一盛滿米粥;再一次端著大盆,在你的另一只碗里放上一個饅頭,當然,老季很不客氣的要了兩個,人家也給了;第三次來,就是咸菜了,也夾到你盛著饅頭的碗里。經過了幾小時的折騰,確實有些餓了。粥,很好喝。饅頭,也很好吃。咸菜,差點兒,不是很合口味。向導小雨提醒說,別剩下,吃不完把咸菜倒回去!來這里吃早飯的人很多,一律戶外裝備,一律早起登山觀日出的朋友。陸陸續續的進來,陸陸續續的離去。侍候齋飯的兩位婦人,不斷的向齋堂里運送著碗筷,是不是每天開齋飯的時候最忙?
與大部隊的全面會合是在山腳下,應該是叫鴻門巖。逐一與昨晚見的、今早才見的戈友們擁抱。哈哈,時隔數月,我們又一起開始了另一段行程。
很有一些心怡的景色是在去北臺的路中。天色出奇的藍,竟無一絲白云,在滿目綠色的山坡上,石路兩旁是散放的黃牛紅馬。不見牧人,也不見繩韁。向導說,主人將這些牛馬趕到這里就不用再管,每月只上來隨便撒些食鹽來喂。不犁地、不套車、非奶非肉,養之何償?費老師倒解釋,原來也是問過,據說是用來生下小牛小馬出售的。是耶非耶不管,卻是給咱行路的游人平添許多欣賞,朱朱和老面相機裝備好,剩下的我們卻只是手機,便與牛留念、與馬合影。
北臺下來時,發現有信號了。坐在路邊織圍脖,看前面開闊草甸,便言:離開北臺了,讓我們在下山的草甸上撒會兒野。于是一路飛奔而去,怎一個爽字了得!苗子那廝竟然不懂文化,在微博上胡亂批注。
最經典的好去處,是在北臺下山后,經過一瑤池,即將沖擊中臺的緩坡草地上。這一片草地及其寬廣,草厚且潔凈。向前望是叢叢綠綠的陡坡,翻過去就是中臺;回頭看是連綿平坦的草原小路,后續隊伍盡在眼底。在費老師提議下,幾個人不再前行,甩開背包行囊,或坐或臥,或躺或側。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放松肩、放松腰、放松腿、放松腳、放松好心情。說起后面匆匆追上來的傻子們,你們圖什么?幾個人開懷大笑。無限享受!
頭隊漸漸被取代,越過山坡,進入中臺,各自拜佛燒香,大部分人在中臺齋堂會面了。這里不如東臺講究,就是一個工地臨時食堂。貌似洗過的碗筷在桌上散落著,一個明顯涮過碗筷的水盆,心安理得的放在吃飯的桌上。幾個人圍在哪里吃著齋饃,喝著齋湯。過去挑了幾次筷子,放棄了。先看了看幾位吃客的幸福樣,又看了看湯盆里的雜燴湯,拿起一個饃饃,抄起水瓶把饃饃送服,中臺的齋飯就算吃過了。據說有人吃了三個饅頭、兩碗湯!這家伙還就是我們隊伍里的人。
比較艱苦的一段,終于在中臺下山的路上出現了。這一路下去,都是石草相間的大下坡。上山容易下山難,難就難在這下山對膝蓋的沖擊。相信幾位搞殘的戈友,就是毀在了這里。不過我們也遇到了牛人,當我們在山下“八功德水”處休息集結時,一位大哥從山頂狂奔而下,據說用時十余分鐘,令人暗自贊嘆。當即大家開玩笑說:收到咱們戈七隊伍里來吧!
這個岔路口,后來也成了前后隊伍的分水嶺。當大部分同學上了西臺,又回到這里時,尾隊還在中臺。其中有很多前輩與新兵,也搞不清楚是誰在收誰,比如大壞、小崔崔和二師兄。更驚奇的是包括了數月前就號稱一天完成大朝臺的某人,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在東臺腳下沒出發就拉傷了腿。大哥,你這么興奮么?!
吉祥寺,在先頭隊伍出發五十分鐘后等來了隊伍中段兒。這時已經知道夜宿地獅子窩不能洗澡了,老面上趟衛生間發現寺里有客房,此時前方已到,后隊尚遠在西臺,我們若在寺里解決洗澡之難,豈不快哉!又于是與寺方接洽,未遂!此計竟不能得逞。
臨近吉祥寺路途中,一段處于茂密樹林之內。道路柔軟、空氣潮濕,不在這里跑一跑,確實可惜。
最后一天的南臺,相對簡單。雖然是在緊迫的時間要求下,只要想上的,都登上臺頂了。初登的一小段兒爬坡山路,確實要給人一些下馬威,感到了對體力的挑戰。可能是頭天晚上都睡好了,也可能是最后一個堡壘了急于拿下,前前后后你追我趕的,竟使人不得喘息。其后幾處穿插小路,省卻了不少路途,看似很遠的南臺頂,其實在你走到山腳的一拐彎兒處也就近在咫尺了。比較有意思的是朝臺古道,石頭鋪就的山路,延伸在山花綠草中,你只需低頭邁步,從手臺里收聽著伙伴們關于西瓜的聲音,聽著前方發出的挑逗,聽著后方急不可耐的哀求,再想一想南臺西瓜是否如人所說的甜美清涼。
完成大朝臺的心境確實不一樣,何況還有甘冽的西瓜在這里。啃過幾塊過后,不忘站在臺邊,俯瞰后續部隊并安慰曰:放心,不急,瓜皮有的是!
來過五臺山數次,每次都上南臺。但這一次在南臺,感覺確實是最好的一次,不僅是因為甘冽沙脆的西瓜、清涼宜人的小風,更是竟然徒步穿行了東、北、中、西臺后來到了這里,看看四周,呵呵,這群人!
我們這群人,大壞、壞嫂、老牛、老暢、虎子、朱朱、老K、老道、小妖、老面、醬油、春秋、小雨、菠菜、騫哥、老季、費老師、木子、二師兄、瓶子、小白、小崔、小耗子、野人和希希。
五臺山,八月里的大朝臺,完成了。
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