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和商學院12月21日下午在學校聯合舉行科研成果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研究》成果報告的主要內容和結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課題負責人陳甬軍教授在會上報告了歷時4年完成的這個課題報告的主要內容,發布了課題組在反映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規律的理論模型指導下而進行的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長遠發展目標預測,并著重闡述了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具體內容和綜合政策體系建議。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已經進入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率已從1978年的18%增長到了2007年的45%,并將在3年后的2010年達到50%。這一反映城市化進程和水平的指標,將在2020年達到60%,從而使中國進入基本城市化階段;2050年則將達到75%,實現高度城市化。課題報告還首先完整地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概念和具體內容體系,認為通過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將大力助推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中等發達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
副校長兼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崗教授、人大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秀山教授、學校科研處處長杜鵬教授,商學院副院長毛基業教授先后在會上發言,他們高度評價了課題研究成果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并對今后的進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領域提出了建議。陳甬軍教授還回答了新聞媒體代表提出的問題。
發布會由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泰巖教授主持。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二十多家新聞媒體的代表和校內師生近百人參加了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