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團中央公布了新一批“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名單,中國人民大學團委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高校系統團委榜上有名。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是全團最高榮譽,獲獎者從近年來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稱號的團組織中擇優評選。團中央從1998年開始在全團部署開展創建“五四紅旗團委”活動,旨在新形勢下全面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活躍基層團的工作。創建“五四紅旗團委”活動的基本標準是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建設好、支部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
近年來,校團委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始終將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工作的基石和中心,把對青年的成長服務作為吸引、凝聚、引領青年的核心內容,充分結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需求,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校園學術、實踐和文體活動,推動志愿服務精神理念的普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思想引領,為學生導航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在2009年全國共青團學校工作會議上強調,學校團的工作要特別強調和突出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根據這一精神,校團委始終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共青團工作的靈魂和先導,將對青年的思想引領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
校團委充分依托學校在人文社科領域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的學科優勢,著力構建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歸屬感”三級體系。該體系以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根本目標,以各項主題教育活動為工作抓手,將團員意識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歸屬感整體構建過程之中,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
在“歸屬感”體系構建過程中,校團委先后開展 “祖國給我理想”、“永遠跟黨走、爭做新一代”、“我與改革共成長”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目標;充分利用重大時政活動、紀念日等契機,組織“人大代表人大行”、“五•四文藝比賽”、“一二•九”歌詠比賽等學生文化活動,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打造思想教育精品活動;指導學生成立十七大精神基層宣講團和科學發展觀基層宣講團,深入社區、街道、鄉鎮、工地、事業單位開展宣講交流活動,實現自我教育和服務社會的有效統一。
2009年時值建國60周年,五四運動90周年,校團委成功舉辦了“祖國給我理想”五四文化藝術節。活動把“祖國給我理想”定為主題,旨在啟迪青年人要有理想、有追求,發揚人大人“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精神,心系國家,胸懷天下。
成長服務,豐富校園生活
業余團體 專業水平
校團委在過去的工作中充分結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需求,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校園學術文化活動,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成立于1990年,被李嵐清同志譽為“業余團體、專業水平”的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長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帶動培養普通學生文藝骨干,每年在校內外舉行專業演出和群眾性文化活動上百場,形成了以弘揚主旋律為核心、以培養人文精神為重點、以提高大學生修養為依托的校園文化體系。
在今年“我和祖國”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藝術團代表北京高校參賽,奪得舞蹈展演和器樂展演兩個一等獎,充分展示了首都高校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校學生藝術團因此受到了北京市教工委的表彰,被授予“北京大學生藝術團”榮譽稱號。
志愿先鋒 微笑大使
多年來,在校團委的組織下,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深入持久的志愿服務活動和精品服務項目,將志愿服務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使志愿服務理念廣泛普及,深入人心。
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中,全校共有9000余名奧運志愿者服務于國家體育館、運動員村等30余個奧運場館,30個城市、社會志愿服務站點和學校場館運行、后勤保障、奧運接待等各條戰線,他們用自己優異的表現和成績為祖國和學校爭得了榮譽。
從2007年至2008年,校團委按照“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巧妙安排、為國效力、為校爭光”的方針,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了以上級精神為指導、以有關職能部門為輔助、以相關學院為依托、以所有同學為本位、以工作崗位為尺度、以高效優質為目標的工作局面,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志愿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贊譽,展現了人民大學學生的精神風貌。至2008年8月,北京團市委統計中國人民大學志愿者總數為8427,為北京志愿者人數最多的高校。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同志、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盧雍政同志、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呂錫文同志等領導親切慰問中國人民大學志愿者,并對中國人民大學志愿者的優異表現給與了充分肯定。學校獲得“奧運志愿者籌辦工作先進單位”、“奧運志愿者培訓基地”、“好運北京體育賽事先進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12個,20人獲得奧運志愿者籌辦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學校收到北京奧組委和各場館團隊發來的感謝信函90余件,學校志愿者榮獲“奧運志愿者先進個人”等各級表彰共23次,2500人次。
除此之外,校團委還引領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開展環保宣傳、支教、社區服務、青春健康教育、文化助殘等各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探索構建項目化、網絡化、規范化、社會化、法制化的志愿服務體系。
社會實踐 走出學校
2008年12月,校團委啟動了以“返鄉農民工尋訪與扶助活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集中組隊項目,組織全校88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寒假返鄉期間深入基層,了解農民工的生活狀況及國家系列政策的落實情況,并發揮智力優勢和專業所長,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學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農民工提供包括權益保護、勞動保障等相關方針政策的宣講;通過講座形式為農民工提供基本英語培訓、創業知識培訓等服務。
校團委歷來高度重視、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20余年來始終堅持通過社會實踐錘煉學生、培育人才,連續10年被團中央、教育部評為社會實踐“全國先進組織單位”稱號,尤其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方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人大特色的社會實踐組織管理機制,成果顯著。2005年2月21日,《光明日報》以頭版頭條的位置,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思想教育”專欄,以“創新活動模式,建立長效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在社會實踐中錘煉學生”為標題,全面報道了學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模式創新,并將其譽為“人大模式”。
目前,校團委根據新時期、新形勢的特點,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針對不同類型的同學,完善和發展了“人大模式”,對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進行了重新的規劃,現已初步形成了富有人大特色的社會實踐新體系。
在新的工作體系中,設立縱向規劃項目、集中組隊項目、實踐基地項目、委托調研項目和自主申報項目等5個類別的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圍繞這5類項目,初步建立了學生社會實踐資源整合機制、培訓輔導機制、過程管理機制和評價獎勵機制,并搭建了實踐教育研究平臺、實踐項目開發平臺、實踐收獲分享平臺和實踐成果轉化平臺,確保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質量。為了全面展現人民大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風采,搭建學生社會實踐交流平臺,校團委還聯合教務處開通了新版“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網”,分為最新公告、信息快報、項目介紹、實踐感言、調研報告、實踐相冊、下載專區等10余個版面。
堅持推進組織建設,積極創建“兩型”組織
校團委始終將團的組織建設作為共青團工作的動力源泉,大力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團干部隊伍建設,保證了共青團組織始終充滿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校團委堅持貫徹“黨建帶團建”的組織原則,尤其重視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基層團干部培養。多年來堅持舉行一年一度的全校團員教育評議活動,按照全員參與、分組評議、支部評選的原則,使團員在真正的民主生活中得到提高。
在教育評議基礎上的“推優入黨”工作也成效顯著,近三年來,全校推優入黨的團員比例達到100%; 2005年,校團委開創了新生團校的教學培養模式,注重從入學伊始即開展團員意識教育,并通過“優秀試點團支部”評選、網上團校等多種教學形式加強基層團干部能力培養。目前培訓已覆蓋全體本科生團員骨干,累計培訓骨干1339人,形成匯編材料68萬余字。近日,高階團校又組織舉辦,與新生團校共同構成了學校學生骨干培養體系。
校團委著力打造新時期學習型、服務型組織。在工作系統中推進“雁式”結構理念,實現了團委從層級式領導向引領式領導的轉變,重視理論引領、平臺創建和資源共享,使基層團委能夠依托校團委和學院的資源,開展富有針對性的特色工作;在干部系統中確立全團學習制度,通過“矩陣式”的學習機制實現橫縱結合,以學習促創新、以創新謀發展,扎實推進學習型團組織的建設進程。
附:2008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工作方面獲得的國家及省部級以上部分獎勵: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 2008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工作先進單位2008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文明觀眾、拉拉隊優秀組織單位 2008
首都“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先進單位2008
奧運立功——北京市“工人先鋒號” 2008
奧運先鋒——北京市五四紅旗團委 2008
北京市五四紅旗團委、團總支 2008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組織獎 2008
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2008
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2008
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類、民樂類一等獎 2009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renda/6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