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院長王方華呼吁,中國商學院應出現更多的職業院長 查閱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價值的金融資源請登陸中國金融資源總庫
1996年,美國安泰國際集團在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捐資興建了安泰管理學院安泰樓。如今,交大管院已成為國內一流的商學院品牌。現任院長王方華教授是國內知名營銷專家,也是交大管院這一品牌的主要締造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方華呼吁,中國的商學院應有更多的職業院長,而且要像經營企業那樣管理商學院。
1.營銷學理念塑造商學院品牌
問:與國內其他商學院相比,交大管院有什么特色?
答:交大管院的獨特之處,首先是最早提出了走品牌化之路。
我們意識到,管理教育需要品牌,交大管院不能總靠上海交大這一名校的頭銜來延續自己的品牌。工商管理教育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誰能保持領先,關鍵要看品牌。所以交大管院提出品牌化經營,而品牌要靠創新理念、教學質量、學生的高度認同、社會的高度評介等做支撐。
我是營銷學教授,所以作為院長,我一直用營銷學的理念來打造學院的品牌。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以規范保質量、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求發展。
對于營銷,有些人會以為是搞宣傳、做廣告,其實營銷的根本是質量。中國的MBA必須有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MBA規范來保障質量,諸如教師聘請、課程設置、課程評介等都要有自己的規范。
問:除了品牌建設,交大管院還怎樣把營銷學理論融入了商學院日常管理的?
答: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學生之所以報考你的商學院,是因為你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為此,商學院同樣必須滿足客戶的需要。
以前,商學院是以教授為中心,現在應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也要緊跟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交大管院把學生既看作是用戶也是產品,是用戶就要滿足他的需要,提高滿意度;看成是產品就要嚴格加工,提高教學質量,不能出次品。
交大管院定位的依據也是營銷學理論。我們的定位是要辦成國內領先、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的商學院。國內領先就是MBA教育要在國內排前位。要做到這點,必須明白自己的核心優勢。
首先,上海交大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1918年就成立了管理學院;其次,上海交大跟企業有緣分,我們培養的是企業家和工程師;第三,交大地處上海,而上海是工商業集中的地區,這為我們培養的人才直接提供了用武之地;第四,交大管院在國際化道路上是走得比較早和堅決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跟美國沃頓商學院有過交流;第五,我們有國內一流的師資,在師資建設、規范化管理方面在國內是領先的。
2.中國商學院共同的命題
問:那么,交大管院有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難題?
答:要想成為世界知名的商學院,必須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我們去年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就有2,500萬元,許多來參觀和交流的同行都說我們跟國際上知名的商學院在硬件上差不多。這個投入不是靠國家,而是學費的投入。我們也很清楚自己和世界一流商學院之間的差距,但我們每年都在改進。
我想交大管院面臨的問題也是國內商學院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教師隊伍建設好。雖然現在國內商學院的師資結構和質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許多優秀教師來自海外和企業界,但交大管院要想更加國際化、創出國際知名的品牌,還必須大力提升教師水平、在教師隊伍的規范方面下功夫。
問:師資的確是長期困擾中國商學院的難題,那么學員們最喜歡怎樣的老師?
答:國內商學院的師資經歷過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沒有專門的管理教育的師資,不得不從數學、經濟、機械等其他專業轉行過來一大批師資力量,這批教師對中國商學院的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到90年代初,我們自己培養的一批管理學的碩士和少數博士擔當了主力軍;2000年以后許多海外回來的博士和我們自己培養的博士、還有一些企業界人士,成為教學的新生力量。
現在,像我們EMBA最受學生歡迎的并不是西方教授,而是既有西方教育背景又有中國實踐經驗的優秀“海歸”,這也包括到外國進修過的本土教師。這些人對中西方企業的發展規律有研究,自己又有實踐經驗,所以最被學生認可。
問:如今中外辦學已經成為中國商學院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傾向,交大管院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起步比較早,形式多,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的?
答:其實早在20多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這樣的交流了。如今交大管院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在國內是最多的之一,我們甚至在國外舉辦了可以授予交大管院EMBA學位的項目。我覺得中國商學院的發展盡管有20多年的歷史,但離國際水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包括辦學的理念、辦學的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準則、教學手段等方面。與國外商學院開展合作,就是為了縮短這種差距。
3.用120%的時間做職業院長
問: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提出要做職業院長的人,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答:我現在把自己定位于一家企業的CEO,我相信兩者的作用是一樣的。國內傳統的看法是,好的商學院院長首先是一個教授,其次才是院長和干部。但我在全國商學院院長會上提出:院長應該是一個職業教育家,應把當好院長作為自己的第一追求。
我現在120%的時間用到院長工作,我雖然帶博士生,但我不上課,因為上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耽誤院長的本職工作。所謂120%,指的是我把自己的周末和平時下班后的時間幾乎都花在院長的工作上了。
問:那么,你認為具備什么素質才能勝任一個好的職業院長的角色?
答:一個好的商學院院長首先應該是一個政治家,要會平衡好各種關系。其次,他應該是一個大學問家,這樣才能服眾。我是做學問出身的人,在營銷界是比較知名的專家,現在擔任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學會會長和營銷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在年齡上,我認為商學院院長在50歲左右比較合適,如果是40歲,不太可能100%投入到院長工作中來,因為他必須要做學問。中國的商學院應當有一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職業院長,不能既做學問又當院長。
此外,院長要具備企業家的才干,要會賺錢。世界上的商學院院長都要會賺錢,不賺錢如何發展?現在交大管院比較有錢,是因為我們有好的管理,比如預算制度很嚴格、核心業務和外包的關系處理得好。這也說明,管理商學院和經營企業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