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金融EMBA開放課堂來到了天津,特邀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博士帶來了一場題為"中國的金融風險"的主題演講。來自金融業界,實業界以及媒體的80余位來賓參加了此次開放課堂。(志天網EMBA:emba.22edu.com/embazhaosheng/)
本次SAIF金融EMBA天津開放課堂上,朱海斌博士的主題演講以Bill White成功預測美國金融危機這一話題引入,通過數據、圖表及實例闡述了金融風險的預測方法,金融風險的誘因及可能爆發的形式等問題。
2008年以后,國際清算銀行對預測金融危機的指標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提出"信貸/GDP無缺口指標--超出其長期趨勢值10%為預警線",該指標被新資本協議(巴三)采納作為決定逆周期資本的條件變量。其成功預測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2/3的銀行危機,并且誤測率低。金融風險可能發生的原因在于企業債務過高,地方政府債務預算軟約束和影子銀行。其可能爆發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突發性危機,即硬著陸加金融危機;另一種則是"日本病"。
SAIF金融EMBA天津開放課堂上朱海斌表示,從金融和實體經濟兩個方面分析,目前中國經濟和上世紀80年代日本類似。從金融方面來看,當前的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都出現了強勁的信貸增長和資產價格膨脹。以廣義信貸概念計算,中國的信貸總量占GDP比率從2000年的105%增長至2012年的187%。這與日本的經歷相似,該國的信貸占GDP比率從1980年的127%增長至1990年的176%。從實體經濟方面來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出口驅動型增長的結束對中日兩國的結構性放緩都有明顯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至64歲)規模從2011年開始下降。2011年,中國65歲或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為9.1%,據估算,這一比重在2020年前將會增長至16%。與此同時,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成本也在侵蝕出口行業的競爭力。
但朱海斌博士也指出,中國和日本仍有差異。首先,中國的實際城鎮化率較低,將在投資和消費方面創造巨大內需;其次,中國非農就業的人口比例較低,未來從農業部門向非農部門的人口轉移將緩沖勞動力市場的壓力;此外,中國的家庭資產負債表比當時的日本更加健康。
對于"日本病"是否會在中國重演,朱海斌認為,這取決于中國未來能否通過"兩個轉變"實現經濟轉型,即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以及各地區之間更為均衡的增長。長期來看,實現"兩個轉變"并非易事。在短期內,政策制定者亟須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并推動企業和地方政府削減債務。
演講結束后,在SAIF金融EMBA天津開放課堂現場,來賓展開了熱烈的提問與互動,朱海斌博士援引詳細的數據表一一做出解答。
活動中,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副院長羅譞還向來賓們詳細介紹了SAIF的基本情況。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于2009年成立,是由上海市政府出資,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模式辦學。學院開設有DBA,EMBA,MBA,EDP,MF等項目,著力培養三類人才:為中國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金融人才;培養一批懂金融的實業家;為金融行業從業者培養中高層的管理人才。SAIF具有強大的金融學教授團隊和堅實的政府支持,確保學校能夠按照高標準,嚴要求辦學,強調專業視角,倡導理論與實踐并重,旨在滿足中國金融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
對于SAIF金融EMBA開放課堂秉承關注時事熱點,嚴謹治學的一貫理念,與會聽眾紛紛表示在聆聽和討論中受益頗豐。
來源:EMBA招生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shanghaijiaotong/6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