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六盤山區,山巒疊翠,綠意盎然。走進綠蔭參天的涇源縣沙塘林場,一棵小葉楊樹在風中靈活地搖擺,爬山虎繞著樹根向上攀沿。蔥蘢茂密的小葉楊見證著沙塘林場的興起與變遷。
涇源縣沙塘林場始建于1975年,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有林場進一步轉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90年代后期,國家對生態重要和生態脆弱地區森林資源實行禁伐限伐政策,國有林場主要任務轉為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主。林場富余職工大量增加,由于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林場發展陷入困境。2006年,經機構改革,沙塘林場合并到涇源縣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17年恢復林場國有機構編制。改革后的林場被確定為公益Ⅰ類事業單位,林場編制內的人員、機構運轉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今年3月,沙塘林場成為自治區打造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類型的國有林場,探索建立國有林場經營性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涇源縣是林區縣,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此次國有沙塘林場改革成效對涇源縣國有林場林權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如何改是沙塘林場面臨的難題。“我們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十分可行的改革路子,也沒有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沙塘林場副場長馬繼祖說。
沒有成功案例就努力闖出一條路。
在確保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提高集體林場經濟價值,是盤活集體林場的關鍵。一產是林下經濟的起點,沙塘林場充分利用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與地理條件優勢發展林下經濟,拓展多元業態,加大研發投入,主要是林下中藥材、食用菌種植,培育和確定經果林試驗點。
帶動集體林經營水平提升,推動林場適度規模經營,盤活用好森林資源。“林場目前共建成溫室大棚10棟,分別種植香瓜、葡萄、香菇等,現已初步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馬繼祖指著離林場不遠處的大棚介紹。
林下生“金”,要向森林要效益,要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如何實現高質量的“靠林吃林”?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沙塘林場捕捉到了商機。涇源縣有著東與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相連,南與甘肅省華亭市、平涼市莊浪縣接壤的地理優勢,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潔凈、水質優良、森林覆蓋率較高、氣象景觀豐富的自然優勢,沙塘林場引進寧夏龍園生態旅游觀光有限責任公司,適度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產業。目前露營地建設已基本完成,近期將開始營業。還未開業,露營地已經得到了游客的青睞。“前幾天平涼市的好幾撥游客來林場參觀,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來這邊露營。”馬繼祖說。根據營地的收支狀況,沙塘林場將在后期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提升國有林場的經營性收入,增加護林員收入,調動職工生產和經營管理的積極性,推動林場的全面發展。
1975年,第一批知識青年到沙塘林場時,整個林場還是一片荒山地,林場的那棵小葉楊樹成為了一個標志。“馬繼祖的父輩越過荒山地看見這棵小葉楊大家就知道到沙塘林場了……”也是林業人,在他們的講述中馬繼祖得知林場之前的事情。從荒山地變成今天的萬畝青山,第一代林業人開啟了一場艱難的“追綠”之旅。從平整土地,到灌溉、種植,一棵棵承載希望的樹苗,在千千萬萬護林員的悉心培種下安家落戶、迎風挺立。目前,沙塘林場總經營面積達15.4萬畝,其中天然林面積7.19萬畝,國家公益林面積1.54萬畝,生態遷出區面積6.67萬畝。
綠水青山是林區人擁有的生態寶藏,林場的改革也為當地人帶去了實在的經濟效益。沙塘林場現有生態護林員305人,日常主要負責森林防火工作。自沙塘林場發展林下經濟和旅游產業以來,眾多的生態護林員都參與其中。今年是魏力成為沙塘林場生態護林員的第四年,每年10月到來年5月是森林防火關鍵期,魏力便和其他護林員一樣,駐守大山,每天的巡山占據了他工作、生活的全部,期間的收入主要來自林場管護費。5月后,他有段休息時間,往年他會回家養牛或者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今年,魏力有了新的增收途徑。“林場發展林下經濟需要人手,我在這主要負責給大棚的香瓜、葡萄除雜草,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魏力開心地說。
青山巍巍,護林員被掩映在茂密蓊郁的林海之中,伏天的熱氣也消解了幾分。從信息員到護林員,從月工資100元到如今的上千元,外加林下經濟帶來的額外收入,惠占倉對林場正在發展的林下經濟贊不絕口。“2000年從事護林工作以來,看到林場越來越好,尤其是今年的林下經濟,給我們的工作增加了新的動力。”馬繼祖介紹。沙塘林場這種“以場帶戶”的經營機制,使林場與個人形成了更加緊密、和諧的共同體。
今年,沙塘林場的那棵小葉楊生長得格外茂盛,陽光柔軟的光線穿過樹縫灑在地上,映出一道巨大的影子。現在已經沒人知道這棵小葉楊在這里生長了多少年。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沙塘林場久久為功,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沙塘林場將繼續對現有的自然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繼續擴大林場經營范圍,盤活林場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帶動周邊村落發展。”馬繼祖說。
接下來,沙塘林場將以更加開放和創新的姿態,煥活林場多重價值,探索林場林權改革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打造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涇源樣板”。(見習記者 高娟莉 記者 梁園 李蕊 羅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