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廣闊視域下,寧夏正以堅定的步伐,協同推進“三區建設”(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這一戰略部署,不僅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也是寧夏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彰顯時代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基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彰顯了“共同體”的責任意識,它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的責任,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前發展。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既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科學傳承和時代解讀,又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的創造性指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屬性強調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與萬物共生共榮的理念,人類的活動不能脫離自然環境孤立存在;而就人的精神和社會屬性來說,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倡導一種超越物質追求的精神境界,熱愛自然、珍惜自然的反饋,創造民眾宜居宜業宜美的生態家園,從而在精神和社會層面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當地群眾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質量;另一方面,也是自然資源煥發生機、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實踐證明,人類與自然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彼此依存、相互影響。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寧夏協同推進“三區建設”是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現實導向進行深刻的把握,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關鍵性戰略,有著極為重大的時代意義。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寧夏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重要省份,面臨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后等多重挑戰。然而,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寧夏人民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奮斗精神。在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寧夏提出“12345”總體部署,明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作為“三區建設”的重點任務。這一戰略部署,不僅體現了寧夏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認識和堅定決心,也展現了寧夏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彰顯時代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的勇氣和智慧,以及生態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協同發展的實踐。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寧夏作為黃河流域的重要節點省區,承擔著保護黃河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在致力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過程中,寧夏堅定不移地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對黃河上游的水源涵養區、中游的水土流失治理區以及下游的濕地保護區等關鍵生態區域,實施強有力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舉措。同時,寧夏積極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升級,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現代農業等綠色產業的發展壯大,旨在達成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在具體實踐中,更加注重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以及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也提升了國際化水平。
“三區建設”協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作用
“三區建設”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和保障。
寧夏“三區建設”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展示了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其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建設中,寧夏堅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體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全面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各項任務的落實。無論是產業發展、共同富裕,還是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都是生態建設的組成部分。寧夏努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全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引領各民族攜手邁向現代化進程,更需要有良好的生態基礎。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生態為底色繪就民族團結進步和美畫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定會明顯增強。
因此,“三區協同”推進的戰略部署不僅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還注重生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推動了寧夏地區經濟綠色發展與社會穩定團結,同時,“三區建設”也是寧夏積極響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潮流的具體行動,體現了寧夏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未來,隨著“三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寧夏將描繪出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畫卷,也必將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建設貢獻寧夏智慧和力量,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作者:馬惠蘭 劉 瑛 單位:北方民族大學;本文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委托項目“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