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 -> 國內掃描
      部署創新鏈 壯大新動能
      2021-03-15 15:48:57   
      2021-03-15 15:48:57    來源:人民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暢通創新生態鏈

        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選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從事毫米波汽車雷達芯片產品開發的上海矽杰微電子有限公司,這兩年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我們發展得非常順利,有信心成為毫米波領域的頭部企業。”公司創始人盧煜旻說。

        信心,源于技術實力,也源于企業“搭對車”獲得的助力與扶持。

        矽杰微電子“搭”上的這列快車,是2018年在工信部指導和上海市支持下落戶于上海市嘉定區的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創新中心涵蓋了傳感器產業鏈研發、設計、制造、封測與應用等各個主要環節,以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中試為目標,專注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創新中心牽頭組織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凝聚起10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代表企業,發揮產學研資源優勢,暢通了創新生態鏈。

        小小傳感器,撬動的是未來千億級規模的集成電路和物聯網產業。創新中心所做的,是實現“從0到1”的基礎研究,幫助科學家把想法變成現實。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傳感器產業的推動政策。創新中心所在的上海市和嘉定區政府,更是積極予以配套支持。

        7年前帶著創新想法與技術來到上海的盧煜旻,進入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牽頭單位之一的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他用3年時間,在孵化平臺上完成了團隊搭建和技術積累,2016年底開始創業。“成立公司時缺資金,政府牽頭吸引來第一筆引導基金;身在智能產業園,有人才、金融、租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只要適用于我們的,園區都有專人團隊來聯系。”盧煜旻說。

        “嘉定是上海集成電路‘一體兩翼’布局中的一翼,我們正努力打造傳感器及智能硬件產業高地。”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說。

        據介紹,截止到2020年底,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營業收入超8149萬元,實現收支平衡,初步形成了自我造血能力和良性發展機制。

        創新聯合體,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走進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亦莊基地,來自百度、蔚來、小馬智行等公司的一輛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有條不紊地駛過。“這個測試場覆蓋了京津冀地區85%的城市交通場景以及90%的高速與鄉村交通情景,可以測試自動駕駛車在砂石路、連續彎道、事故路段等各種場景中的應對能力,從更宏觀、更安全的角度推動自動駕駛落地。”負責運營該測試場的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吳瓊說。

        自動駕駛涉及領域眾多,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單打獨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據介紹,組建企業創新聯合體,有利于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彼此的不足,使聯合體的科技實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自動駕駛車輛在進入開放道路前,需要通過大量試驗,驗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此,由千方科技牽頭,包括交通、汽車、互聯網、通信行業在內的9家龍頭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測試環境。

        千方科技副總裁尚雍明介紹,按照規定,測試車輛應在封閉試驗場內完成一定公里數的自動駕駛測試,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研制了“基于自然駕駛環境的自動駕駛性能加速測試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開放、高效的測試環境,吸引自動駕駛企業紛紛前來測試、落地轉化科技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北京市累計為14家自動駕駛企業的87輛車發放一般性道路測試牌照,自動駕駛安全行駛里程累計已超過221萬公里。這背后,離不開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的努力。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像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這樣的創新聯合體并不少見。在經開區管委會的支持下,一大批企業正在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項目為基礎、專家為支撐的協同創新聯合體,帶動經開區科技創新環境優化升級。

        共性技術平臺,提升產業鏈整體科技水平

        “各項技術指標全部優于預期,完全達到主機廠商要求,目前已成功交付20多臺套。”在湖南株洲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株洲國創中心”),基礎器件研發室主任蔣小林就一款閥缸產品,興奮地告訴記者。

        “根據要求,這款閥缸產品需要確保機車至少可靠運行30年,機械使用壽命提高30%以上。”蔣小林說。

        高標準、嚴要求,國內此前并無企業生產相關產品,國際企業無法供應,供應鏈問題怎么辦?

        “聯合股東單位、高校和其他中小微企業的研發力量,我們成立了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株洲國創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監黃志華說,以提升產業鏈整體科技水平和解決產業鏈內各企業共性技術難題為目標,平臺專家委員會每年確定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同時定期梳理主機企業需求,以項目制形式組織株洲國創中心專職科研人員和來自合作單位的兼職科研團隊持續開展技術攻關。

        因此,當2019年下半年,中車株機公司提出需求時,立刻就得到了反饋——以株洲國聯軌道交通產業服務中心為依托,株洲國創中心隨即對行業內企業進行篩選,制定了一個具備一定技術基礎,同時也有相關產品研發經驗的中小微配套企業清單。

        “從中挑選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通過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合力開展產品研發。”黃志華說。最終,株洲本地一家小企業被選中。

        雖然這家企業也為中車株機公司配套供應一些初級產品,但研發力量稍顯不足。這時,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以小企業研發經驗為基礎,株洲國創中心發揮技術優勢,安排蔣小林團隊全程跟進研發進程,并提供相應科研指導。從提升設計、革新材料到改進工藝、聯合試驗,研發進程非常順利。

        2020年底,新的產品成型,經過第三方檢測,滿足了主機廠商的需求,解決了供應鏈難題。而這家小企業,也借助這次研發,進一步提升了科研實力,加強了同主機企業的聯系,成為中車株機公司機車產品零部件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

        “如今這樣的小企業有很多。”株洲國創中心戰略發展中心總監陳皓說,“以主機企業需求為導向,株洲國創中心將處于供應鏈條內的中小微企業納入到創新研發體系中,解決大企業個性化配套問題,推動產業鏈條的穩定和優化。在中車株機公司等大型企業‘火車頭’帶動作用下,株洲已擁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企業301家,本地配套率達72%。”(記者 姜泓冰 賀勇 申智林)

      【編輯】:杜愛虹
      【責任編輯】:杜愛虹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