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 -> 寧夏點擊
      開出調解良方 打開醫患心結
      2024-10-30 07:25:15   
      2024-10-30 07:25:15    來源:寧夏日報

        “我父親在輸液過程中,我們發現藥瓶上的標簽是雙標簽。上面的標簽是我父親的名字,下面的是另外一個人的名字。藥物有沒有用錯?輸進去對身體有沒有影響?我們選了這么貴的進口藥品,現在不敢用了,經濟損失誰來承擔?”日前,一名患者家屬向自治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訴說不滿。隨后,調解員對糾紛事實進行調查,并組織醫學專家進行評鑒,根據事實及評鑒結果與醫患雙方溝通調解,雙方達成諒解。

        這是近日自治區醫調委調解員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參與調解醫患糾紛的一幕。今年7月,自治區醫調委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設立“塞上楓橋”醫療糾紛調解室,調解室設立以來,共受理醫療糾紛23件。調解室的設立,建立起了快速響應機制,能更加及時、快速、有效地化解醫患矛盾,實行“一站式”糾紛化解模式。

        “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各執一詞,矛盾不斷激化。醫調委的成立為醫患雙方打開了一扇和解之窗,糾紛及時從醫療機構引導到醫調委,在人民調解員的主持下,讓醫患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更容易達成共識。”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療安全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康順說。

        今年,一名20多歲的患者前往某醫院咨詢自體脂肪填充,先后兩次在醫院做了填充手術。第二次手術后,患者出現意識模糊,呼之不應的情況,轉入上級醫院搶救,后搶救無效死亡。家屬驚痛之余到醫院討說法,自治區醫調委介入現場調解,對雙方進行耐心釋法說理,讓這起復雜的醫患糾紛及時得以化解。

        “醫學具有復雜性和局限性,患者缺乏醫學知識,對疾病的治療了解不夠。醫療糾紛發生時爆發力強,醫患雙方情緒對立,一時難以平復。人民調解走進醫院,在醫患之間構筑了‘緩沖區’,搭建起理性溝通的橋梁,是快速化解矛盾、解決紛爭,維護醫療秩序的有效途徑。”自治區醫調委副主任張麗娟說。

        “過去,遇到醫療糾紛,群眾最先想到的是去醫院鬧事,醫患關系緊張。自從成立了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患者的心聲有人聽、有人急、有人辦,化解了醫患矛盾,破解‘醫鬧’難題。”石嘴山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劉建文說。

        石嘴山市民紀某某在某醫院就診后,因身體不適與該醫院發生醫療糾紛,要求醫院賠償醫療費等經濟損失200萬元。后醫患雙方向石嘴山市醫調委申請調解,經寧夏法庭科學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紀某某狀態構成三級傷殘,其截癱狀態構成四級傷殘,紀某某軀體損傷構成大部分護理依賴。經調解,雙方自愿達成協議,由該醫院支付紀某某醫療費等各項經濟損失135萬元。

        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11個部門聯合通報表揚2020—2021年度全國平安醫院建設表現突出地區、集體和個人,石嘴山市醫調委獲評“表現突出集體”,成為全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2021年,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加強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把矛盾糾紛調解體系建設納入全區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區域性矛盾糾紛調處、行業性重點領域糾紛調處、矛盾糾紛信息管理“三個平臺”,打造具有寧夏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塞上楓橋”工作品牌。自治區司法廳聚焦醫療等重點領域,在全區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建設,實現各類資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多元調解工作格局,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有效滿足當事人的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解紛訴求。

        “調解作為一種非對抗性糾紛解決方式,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事心雙調’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基礎性作用,既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又疏導解開雙方心結。”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說。

        2011年至今,自治區醫調委受理醫療糾紛4520件,結案4418件,結案率達97.74%。(記者 馬 忠)

      【編輯】:尤天竹
      【責任編輯】: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