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訪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
記者 朱立楊
“在保護修復及開發過程中,我們立足于謀篇布局再下筆的原則,通過以‘政府組織、部門指導、地方調查、強強合作、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手段開展規劃編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部門、多專業、多渠道合作的項目責任運作模式。”7月10日,記者專訪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聽他解析福建三坊七巷等文化遺產、文物從“保下來”到“活起來”的文脈傳承。
“三坊七巷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15個點,其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坊巷名人400余位,有林紓、陳衍、梁章鉅等文學名家,也有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旭、林覺民等很多對中國近代發展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著名人物。”傅柒生表示,謹遵“尊重歷史、發掘文化”的發展理念,相關部門大力推動閩地特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一方面不斷完善打造三坊七巷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將原有坊巷結構和現代元素有機融合;另一方面引入優質閩地非遺和傳統民俗文化展示項目,充分利用街面空間,引入糖畫、手工畫扇、捏面人等街頭民間藝術進行展示。目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舉辦海絲國際旅游節、海絲國際電影節、金磚五國會議、數字峰會分論壇、古厝論壇、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沉浸式展演等大型活動近百場,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談及福建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好做法,傅柒生表示,福建省啟動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文物保護修繕和環境提升工程,加強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工作,打造了“古田會議豐碑、才溪調查模范、萬里長征起點、紅色交通生命線、風展紅旗如畫、三進下黨作風”的革命文物品牌。去年,福建省公布革命文物名錄(第一批),深入開展紅軍標語普查認定和紅軍標語數據庫建設工作;指導中央蘇區縣集中和革命文物豐富的地市出臺專門法規;在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上,采用集中區域編制區域性保護利用規劃的模式,將重要的國保革命文物連帶省保、縣保編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
寧夏和福建歷史淵源深厚悠久,兩地的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有很多共同的語言表達。“特別是絲綢之路——寧夏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通過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資源,把歷史故事和現實串聯起來,把寧夏福建的故事串聯起來,是很有意義的。”談及閩寧之間文物人的協作互動,傅柒生表示,閩寧兩省區在絲綢之路和其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過程中,開展了一系列的交流合作。在文物保護的具體實踐中,兩地開辦閩寧文物高級研修班,培養了眾多的文物保護人才。未來,還有很多空間和路徑,讓閩寧通過歷史文化遺產協作融合,不斷做強做好共建發展的優勢和品牌。
科技助力先行區建設
——訪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黃舒
記者 朱立楊
今年,寧夏將創新作為發展的邏輯起點擺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把創新驅動戰略置于“五大戰略”之首,把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列為高質量發展“九大支撐”的第一條,足見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兩年,福建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源,先后推出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重大舉措,引導全社會加大創新投入,持續建成各類高端研發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顯著增加。
在創新發展方面,寧夏和福建“英雄所見略同”。科技創新的動力從哪里來?成果要如何運用?福建相關工作中有哪些成效和亮點對寧夏具有借鑒意義?帶著問題,7月10日,記者專訪了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黃舒。
“去年以來,我們探索實行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賽馬’等攻關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黃舒說,“揭榜掛帥”的核心思想就是堅持創新不問“出身”,誰能干就讓誰上。
針對全省的關鍵核心技術短板,福建在全國范圍內發布榜單,鼓勵具備較強研發創新實力的科研單位來競爭揭榜,借此充分發揮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通過“揭榜掛帥”,福建各級科技部門遴選出超過30項的重大技術需求,得到了國內重點院校、科技企業等牽頭攻關,涉及新型顯示、高分子材料等多個領域。
“我們非常注重創新平臺建設。”黃舒表示,目前福建省科技部門全力打造福建省創新實驗室,在加快建設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生物制品、柔性電子6家創新實驗室的基礎上,進一步籌建集成電路、海洋領域省級創新實驗室。
福建還持續加大企業培育力度,著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通過精準實施科技貸、研發經費分段補助、科技創新券等惠企政策,全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去年核撥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14.9億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350多億元。目前福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8500家,年均增幅22%以上。
“閩寧情,始于扶貧,但不終于扶貧。”談及“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提升閩寧兩省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黃舒表示,下一步,福建省科技部門將積極統籌全省科技資源,持續實施科技精準幫扶,不斷完善科技援寧協作機制,以更高標準落實落細對口支援工作。
福建科技廳將認真落實與寧夏科技廳的“十四五”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支持閩寧兩省區開展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成果轉化,深化閩寧農業生態產業開發和生態保護方面科技合作,助力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同時,統籌調動閩寧兩省區科技力量,協調扎實抓好科技助力固原“四個一”工程,全力推動“閩寧食用菌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此外,福建科技部門還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開展項目對接、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立足福建的科技優勢,加強科技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推動寧夏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以更高標準推動“十四五”閩寧科技合作再上新臺階。
讓問號變成嘆號
記者 李志廷
東風浩蕩,塞上帆滿。
在這萬物蔥蘢的季節,自治區黨政代表團赴廣東、福建學習考察。一路上,代表團成員發出了許多贊美與感嘆,也產生了許多追問與思索。無論是學習考察,還是座談交流,縈繞在大家心頭的,是一個個關于高質量發展、轉型發展的“問號”。
有了這些問號,代表團成員急切地探尋著答案。
幾天來,在“嘆號”與“問號”之間,代表團成員收獲了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了強大動力。
廣東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靠的是制度優勢、改革開放的優勢。創辦經濟特區、實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創造性地把中央關于改革開放的戰略設想變為鮮活生動的發展成果,在改革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排頭兵作用。這些,是廣東實現突破性發展的根本。1978年,改革開放給廣東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了重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曾長期在福建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先導性、引領性的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
發展不足是寧夏最大實際,質量效益偏低是最大難題,創新能力較弱是最大瓶頸,人才短缺是最大困擾,開放程度不高是最大短板,生態環境脆弱是最大現狀,綜合實力不強、發展質量不高仍然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仍然是全區上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寧夏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我們向粵閩兩省學習,要從他們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中,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深厚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和群眾基礎,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寧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雖說學習考察滿載而歸,但還要很好消化吸收。只有善于消化吸收,才能真正收到補充營養、增強體質的效果,才能讓我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加平穩,今天的“問號”才能變成明日的“嘆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壯麗篇章。
“寧夏寶藏”八閩“圈粉”
記者 張 瑛
福建、寧夏,武夷山、六盤山,閩江水、黃河水……東西協作山海情,山海相連共筑夢。
7月10日至7月12日,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2022年寧夏品質中國行福州站活動現場,240家寧夏優質特色農產品企業,帶著800多款“寧夏寶藏”走進榕城實力“圈粉”。通過展示展銷、宣傳推介、美食品鑒等活動,唱響“這是寧夏的好東西”“寧品出塞 閩品西行”。
“此次福州之行,我主要來拓寬市場,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寧夏塞外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學文說。
2020年,在閩寧特色產品展示展銷嘉年華活動中,到寧夏參展的福建閩寧情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相中了塞外香的大米,雙方一拍即合,將寧夏大米賣到了福建,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
“以前只是賣大米,這次參加寧夏品質中國行活動,希望借政府搭建的平臺,尋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將我們的掛面、米汁、自熱米飯等系列產品賣到八閩大地,讓更多的寧夏名特優農產品西貨東賣、寧貨閩賣。”胡學文說。
在展會現場,一些在寧夏投資置業的閩商,也帶著自己養大的“娃娃”“歸寧”推介。福建樂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茂森是泉州人,2012年他在青銅峽市建起6000畝蔬菜基地,種植菜心、芥藍、西藍花等,通過福建的公司將菜銷到當地及廣東,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左右。
“抱團到全國各地參加展示展銷無數次,但回家鄉展示推介寧夏產品還是第一次。”楊茂森說,寧夏的蔬菜從地頭到福建市場僅需32個小時,如今樂頤農業科技銷售的菜心已占到福建市場份額的七成,“這是閩寧協作的成果,希望通過此次宣傳推介,盡我們的微薄之力讓家鄉的親人吃到更多寧夏好東西,助力寧夏冷涼菜產業做大做強。”
活動現場不少福州“鐵粉”紛至沓來,尋找寧夏綠色、有機農產品。
在品鑒區,拿著寧夏硒甜瓜大快朵頤的福建市民顏三強向記者豎起大拇指:“昨天我已經來展會轉過一圈,今天帶著朋友又來了。”
顏三強告訴記者,他雖然沒有去過寧夏,但對寧夏的產品并不陌生。這幾年他一直在喝通過朋友定制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并時不時在線上購買寧夏灘羊肉與枸杞。
“有機會,我一定和家人到寧夏去玩,并將更多的‘寧夏寶藏’帶回福州。”
活動啟動儀式上,閩寧兩省區領導還為20家在閩寧夏名優特色農產品外銷窗口品牌店授牌,福建省閩寧圓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閩寧圓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蘇麗云向記者介紹,2019年,寧夏授權其公司在福州設立了寧夏扶貧產品展銷館,展示銷售寧夏枸杞、牛羊肉、黃花菜、葡萄酒等200多個品種,所銷產品非常受當地市民認可。“此次活動,自治區政府給我們公司的窗口授了牌,下一步我們一定要借助這一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將更多寧夏優質農產品帶到福建,也將福建的特產推到寧夏,真正實現‘寧品出塞’‘閩品西行’。”
“創新之城”深圳勾勒發展新藍圖。記者 左鳴遠 攝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展示的概念車型。記者 左鳴遠 王鼎 黨碩 攝
福州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有“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記者 黨碩 攝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記者 左鳴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