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以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火災等安全事故,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為出發點,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銷售和維修,登記和通行,保障和監督,以及法律責任等作出具體規范。
網絡圖片
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有力舉措。相比傳統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更加省力;相比機動車,電動自行車更加環保;相比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更加靈活。所以,這種交通工具倍受民眾喜愛,發展迅猛。截至目前,寧夏登記在冊的電動自行車已經達到73.5萬輛,備案管理電動摩托車81.5萬輛,可見這類車輛已經成為群眾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但是,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的急劇增長,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從近五年數據來看,寧夏每年因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人員死亡超過100人,受傷超過1000人。關于電動自行車的存廢之爭,社會上一直不斷。電動自行車馱載的是民生,它作一種交通工具本身并沒啥錯,所引發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在人身上。只要規矩科學、管理得當,電動自行車就能給群眾增加幸福感。
安全第一,規矩為要。《規定》明確了禁止行為,對通行規則進行細化,為電動自行車出行提供基本遵循。對群眾關心關注的電動自行車拼裝、更換電池、加裝車篷,以及亂停亂放、充電不規范造成隱患等不安全現象,列出了“禁止”清單,為社會明確的規范性指引。
騎車有騎車的規矩。騎車出行,他人和自身的安全,都系在同一個車輪上,駕駛人和搭載人佩戴安全頭盔,對于保護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測算,電動自行車事故中75%是顱腦損傷導致人員死亡或受傷,佩戴安全頭盔能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騎行人或搭載人的死亡率。對小小頭盔,事關安危,不能不當回事。
電動自行車騎得好,還需要配套設施給力。電動自行車是一種綠色出行工具,就道路優先權而言優先于汽車,理應得到鼓勵。但就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來看,經更新改造之后,并沒有為電動自行車辟出必要的路權條件。《規定》明確,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規劃和建設非機動車道,有條件的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城鎮過境段,也應設置非機動車道。道路條件的完善,有利于避免亂行亂闖,提高安全系數。在停放和充電問題上,就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公共場所和辦公單位的設施配套,提出應建設停放場所、充電設施。這是對電動自行車停放難、充電不方便等民生短板的回應。
電動車不合格或配置超標,都是安全隱患。在治理上不能含糊,重在抓住源頭,以防為主。造成電動自行車失標多半是通過拆除或調整限速器、改裝電池、升級電機等手段,進行非法改裝,使最高時速飆升數倍。超標電動車治本之法,在于嚴格監管生產廠家和銷售、改裝企業。《規定》除了列出電動自行車的生產者、銷售者相應的責任義務,還強調協同治理,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厘清相關部門職責,共同做好電動自行車的監督管理工作。這對填補管理漏洞,具有重要作用。(寧夏新聞網特約網評員 張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