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羅縣高莊鄉幸福村,有這樣一個人,他從一心想創業的熱血青年,到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的帶頭人,他的故事充滿了奮斗與拼搏、責任與擔當。他就是該村黨支部書記汪如海。
曾經的汪如海,心中懷揣著創業夢,在廠里打過工,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和對未來的憧憬,他決定開辦制繩廠。在他的努力下,制繩廠逐漸走上了正軌,生意也越來越好。
然而,汪如海并沒有滿足于個人的成功。當看到幸福村的發展相對滯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時,他主動加入村黨支部并承擔起部分工作。“來到村黨支部工作,每天要與電腦打交道。由于我學歷不高,不會操作電腦,那段時間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雖然辛苦,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汪如海說。
2020年,有了幾年工作經驗后,汪如海參加了村干部換屆選舉,并成功當選為幸福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調整了村“兩委”班子人員結構和工作分工,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并開始思考如何立足本村實際,帶領村民致富。經過一番考察后,他發現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是發展村集體產業的一個可行途徑。
平羅縣是農業大縣,幸福村素來以農業種植為主。然而,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效率低下,農民勞動強度大,收益不高。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還可以為村集體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
于是,汪如海成立合作社,并利用之前村里爭取到的一部分資金,購買了拖拉機、摟草機和打包機,爭取讓更多農戶享受到農業生產托管帶來的貼心服務。
“以前沒有引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30畝玉米秸稈打捆需要用四五天時間。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后,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玉米秸稈打捆,剩余時間還能干點其他農活,增加收入。”幸福村村民安常喜感嘆道。
村集體收入增加了,如何能讓村民也富起來?這是汪如海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近幾年,我分別去了浙江省和山東省,參加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授課老師講解的壯大村集體經濟有關課程給我的思想帶來了極大轉變。”汪如海說。回來后,他便結合本村實際尋找突破口,采取“服務主體+村集體+農戶”組織形式,引領帶動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時,吸納本村村民參與服務項目,從而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
農機給力,農業提速。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幸福村共吸納22名農戶入股合作社,增加了25臺拖拉機參與托管作業,一年最多可托管土地3.2萬余畝。
談到未來的發展,汪如海說:“村里還有4600多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合作社將繼續引進新設備、推廣新技術,建立農業生產‘保姆式’全環節托管、‘菜單式’多環節托管和‘點單式’單環節托管的多元服務體系,不斷推動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銜接。”
在汪如海的帶領下,幸福村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和村集體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11萬元提高到2023年的37萬元,今年預計可達40萬元,村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記者 李文杰)
【編輯】:張海燕
【責任編輯】: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