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相鋒(右)走訪養殖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是榮譽更是激勵,我將繼續努力,發揚勞模精神,把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鄉親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談及剛剛榮獲“自治區勞動模范”榮譽時,寧夏向豐家庭農場總經理蘇相鋒表示。
“冬至”后,廣袤的農村大地一片清冷,位于西吉縣馬蓮鄉張堡塬村的寧夏向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內卻忙碌依舊:蔬菜大棚內,菜農細心打理蔬菜;養殖園內,工人有規律地給肉牛添喂飼草;有機肥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牛糞在這里“變廢為寶”……
今年49歲的蘇相鋒不僅是向豐家庭農場的創建人,也是張堡塬村黨支部書記。1989年高中畢業后,不甘于貧困的他跑過運輸、當過工人,嘗盡艱辛。
2006年,蘇相鋒參加了西吉縣農業技術推廣學校舉辦的農民技術培訓班,萌生了發展馬鈴薯產業的想法。說干就干,他把自家的15畝土地全部種上馬鈴薯,當年增收2.2萬元。第二年,他又在張堡塬村流轉土地220畝,用于種植馬鈴薯,實現增收136萬元。
2013年4月,蘇相鋒當選為張堡塬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126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面對難題,蘇相鋒在全村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推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催生了發展產業致富的內生動力。2015年,蘇相鋒流轉張堡塬村群眾土地1000畝,創立了向豐現代循環農業園區。
土地流轉后,農民干什么?蘇相鋒吸收部分農民為園區工人,聘請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工人,教授種養殖戶品種牛養殖方法以及蔬菜種植和采摘技術。這樣,農民既有事可干,還能學技術,在家門口掙錢。
2015年9月,蘇相鋒建成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下設農民田間學校、測土配方室、農機作業服務室、網絡銷售平臺和物聯科技室。同時他購置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等40余臺,為當地農戶和合作社社員提供代耕、代種、代收全程機械化一體服務。2016年9月建成寧夏第三代大跨度日光溫室4座,單層全鋼架大拱棚12座,雙層全鋼架大拱棚6座,共占面積160畝。示范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增施本園區生產的有機肥,實施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記錄、產品檢測、質量追溯等全程質量管理,確保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
蘇相鋒把幫助精準貧困戶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的重要責任,發揮自身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效應,精準對接具有養殖能力而無資金和技術的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為馬蓮鄉張堡塬村、羅曼溝村和北山村3個村1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借出150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共計投入資金165萬元,平均每戶增收5000元。同時,還加大對幫扶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吸納農民勞動力到幫扶企業就業,增加貧困村農民工資性收入,每年解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近300名農民到種植基地、養殖園區、淀粉公司務工。
一路艱苦執著、奮斗拼搏,蘇相鋒帶領著鄉親們一起勤勞致富,終于迎來如今的碩果累累。他先后獲得固原市民族團結模范個人、固原市優秀致富帶頭人、全區“十佳農民”等榮譽稱號。(記者 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