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山西路街道盈北社區的前身是盈北村。2003年“村改居”帶給村民的不僅是居民身份的轉變,還有思想和生存生活方式的亟待轉變。如何讓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失業不失志”,成為社區黨組織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通過調研和不斷探索,從2007年起,盈北社區黨支部開展“三培兩帶一爭”活動,成立8個功能黨小組,組織技能培訓,力爭讓居民人人都有一技之長。“男的學開挖掘機、鏟車,女的學護理、育嬰師、餐飲,實現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 社區黨委書記王紅霞說,昔日的村民陸續變成產業工人,轉變是脫胎換骨式的。
王紅霞是嫁進盈北村三隊的。這些年,她先是被村民選為村婦聯主席,后又擔任社區黨委書記,見證和參與了盈北社區的變遷。
如今,社區培育了便民超市、蜜蜂養殖、物業公司、裝飾公司、園林綠化等20個經濟實體和10多個個體包工、運輸隊,帶動就業1200多人。
2012年,盈北社區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鼓勵居民用土地、資金、機械等方式入股,實現人均分紅7萬元。居民陳新以8萬元現金入股,第二年就領到了3.5萬元分紅。“不操一點心就拿好幾萬塊錢,這樣的日子太美了。”陳新高興地說。
等大家手里有了“閑錢”,王紅霞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始鼓勵大家繳納養老保險。“我才30多歲,離養老還早呢。”“就是的,還不如拿這些錢干點別的。”居民議論紛紛,遲疑不定。
“這對失地農民來說是一份保障,必須得說服大家。”王紅霞態度堅定,和工作人員一家家走訪,詳細解讀養老政策。“有了養老保險,減輕兒女負擔,自己想吃啥就吃啥,想買啥就買啥。”“到了年齡就和城里人一樣,可以月月領退休金……”在社區干部的耐心解釋和勸導下,繳納養老保險逐漸被社區居民接受,幾乎每家每戶都參與了進來。
現在,部分居民已經享受到了養老保險帶來的紅利,每月最低也能領到1000多元錢。社區的低保戶也由之前的132戶減少到15戶。“現在既有養老保險,又能領到各種各樣的補貼,兜里有了錢,心里也踏實了。”社區居民朱玉霞過上了有自信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每天散散步、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舒心又充實,感覺年輕了不少。”朱玉霞介紹,如今的盈北社區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黨群服務中心、盈北社區警務室、智慧健康小屋、一分鐘診所、24小時便民自助區等一應俱全,大家的生活日益方便快捷。
盈北社區現居住少數民族群眾近900人。近年來,社區成立“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建設“銀川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學習大講堂”,先后舉辦主題文藝演出20余場。
近日,社區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群眾會、分享會、板凳會等形式,邀請專家、老黨員等進行宣講,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前都是在田間地頭風吹日曬聽大喇叭,現在坐在干凈舒適的社區會議室里,面對面聽專家宣講黨的方針政策,還可以在小區議事亭建言獻策,條件好太多了。”社區老黨員劉伏航說。
“黨組織永遠都在。”王紅霞說,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的背后,每位居民都是盈北社區城鎮化進程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見習記者 何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