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黃瓜的葉子看起來不對勁,像得了霜霉病。”4月20日下午,在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的黃瓜溫棚內,銀川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王娟手捻著發黃的葉片說。
“是嗎?我說為啥葉片爛了,下面的黃瓜也不好好長!”昊苑村村黨支部副書記艾曉保恍然大悟。
“葉片壞了,就制造不了養分,黃瓜自然就不長個了,這要用煙霧劑防治,還要適當控制澆水、增強通風。”王娟一面查看其他植株,一面叮囑。
為推動鄉村振興,昊苑村村集體去年建設了8棟設施溫棚,種植水果西紅柿、小吊瓜等果蔬,結合鄉村旅游發展采摘產業。“因是初次種植黃瓜,很多技術還在學習摸索中,正好今天農技人員下來現場指導,幫助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艾曉保緊跟技術專家王娟的腳步,生怕漏了什么知識點。
當天,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為民辦實事”開放日活動,組織農業專家、合作社負責人、“三農”干部、職業農民代表等50余人,現場為種植養殖人員講解技術,普及相關知識。
一行人隨后來到位于閩寧鎮原隆村的“魚菜共生”養殖場。溫棚里,一邊是水產養殖,一邊是蔬菜種植,讓它們發生聯系的是在二者之間循環利用的水。魚池水經過物理過濾和生物過濾后進入栽培架,栽培架上的蔬菜分解吸收水中的亞硝酸鹽和氮、磷等營養物質,經過水泵提升和殺菌消毒后,循環水最終又回到魚池。“魚菜共生”的綠色循環養殖模式,不僅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減少了蔬菜種植中農藥化肥的使用,成為原隆村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銀川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劉著仔細叮囑養殖戶王金福:“一定要保證水流循環,最好將植物栽培基質中的漲潮和退潮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循環一次,以利于硝化細菌的生存和繁殖。”王金福一邊記錄一邊咨詢日常養殖發現的問題。目前王金福經營的寧夏佳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設有10棟溫棚,全部發展“魚菜共生”綜合種養,實現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每個魚池出魚量能達到4000斤,收入10萬元,帶動當地村民就業30余人。(見習記者 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