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qū)和脫貧群眾內生發(fā)展動力。統(tǒng)籌鄉(xiāng)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
我們這么做
這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初冬的陽光沐浴著彭陽縣羅洼鄉(xiāng)羅洼村,農家莊院里外堆滿玉米棒,整個村莊金光燦燦。
鄭妍萍和幾名幫工忙著撿拾玉米棒,丈夫提著一桶桶玉米棒,倒進晾曬架,堆子在變小,架子在變滿。大兒子趴在玉米堆旁邊的凳子上寫作業(yè),女兒幫著鄭妍萍撿拾玉米棒,小兒子調皮得很,抱著小狗在玉米棒堆上翻跟頭。
公公還在圈里喂牛喂羊時,婆婆就已開始做午飯了。
這是鄭妍萍想要的生活。
沒有留守老人,沒有留守孩子,沒有掛念的外出務工人,三代人在家團圓,同甘共苦。水、電、路、網通達,吃穿不愁,住著磚瓦房,出行、上學、就醫(yī)都便利。種著六七十畝玉米,牛羊滿圈。菜棚里的菜吃不完,還能賣幾個零花錢。產業(yè)高質高效、老家宜居宜業(yè)、日子富裕富足,鄭妍萍覺得這就是小康日月,比在城里生活得還好。
鄭妍萍結婚后,曾跟著丈夫在城里生活了幾年。丈夫跑大車搞貨運,鄭妍萍的心也跟著沒日沒夜地在路上,一旦車壞在半路上停下來,常常讓她徹夜難眠。錢也掙得不多,住在出租房里的一家5口人,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而老家?guī)资€耕地處于半撂荒狀態(tài),年事已高的公婆孤孤單單守在老院子……這一切,讓鄭妍萍意識到不能再在城里漂了,該回老家過踏實日子了。
2019年春節(jié)后,鄭妍萍一家沒像往年一樣進城謀生活,恰逢國家建設高標準農田,羅洼村所有耕地都被改造成“寬大平”梯田,加之脫貧攻堅政策扶持養(yǎng)殖業(yè),鄭妍萍一家決定種草養(yǎng)畜脫貧致富。
鄭妍萍一家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讓年過花甲的公婆也煥發(fā)了精氣神,力所能及地幫著打理家務干點農活。“公公養(yǎng)牛有經驗,喂牛的活他就包了。婆婆幫著做飯收拾屋子。掌柜的(丈夫)操心地里的莊稼、經管外面的事。我喜歡養(yǎng)羊、帶娃娃,盯著娃娃們學習。”
全家一條心,其利可斷金。很快,鄭妍萍家的肉牛從幾頭發(fā)展到如今二十幾頭,肉羊飼養(yǎng)量達六七十只,“我算了一下,牛羊再加上5只兔3條狗,總共100張嘴。我們一家整天都圍著這100張嘴忙活著。”鄭妍萍累并快樂著。
鄭妍萍常常拍短視頻記錄日常生產生活。她對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說秋收“就像老鼠攢倉著呢,都從山里往回拉著呢”,天氣陰晴不定就說是“妖婆子天氣”,說農活太忙是“踩著風火輪趕時間”。邊忙著喂羊邊感嘆人生,“雖然生活很瑣碎,但我們都在努力,加油吧,年輕人,不要嫌棄農村的苦和累,也不要懼怕城市的壓力和疲憊,不管生活在哪里,我們都要面對”。
看鄭妍萍的快手視頻,就仿佛看見了本真的農村生活,看見了返鄉(xiāng)年輕人向上向善向好的勁頭,看見了新時代新氣象。
鄭妍萍家是彭陽縣大力培育的養(yǎng)殖示范戶之一。彭陽縣緊盯自治區(qū)“六特六優(yōu)”產業(yè),大力發(fā)展肉牛、優(yōu)質牧草等特色優(yōu)勢農業(yè)產業(yè)。以“2652”“5350模式”培育肉牛養(yǎng)殖示范村,全縣種植青貯玉米20萬畝,肉牛飼養(yǎng)量17.7萬頭,預計年底達到25萬頭。(記者 王玉平 文/圖)
鄭妍萍(右一)和幫工們一起撿拾玉米棒。
鄭妍萍忙里偷閑拍視頻記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