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所有記者都面對同一個采訪對象——“寧夏”。寧夏發展的足跡,在稿件的字里行間;寧夏變遷的畫面,是鏡頭里的延時攝影。
記者的工作總結,常常在采訪本里,逐頁翻過,從城市到鄉村,關心糧食蔬菜,也掛心河流山脈。寧夏的年終總結和規劃展望,在政府工作報告里。當代表委員逐字逐句翻閱報告,我們也一起閱讀了寧夏的過去,并透視寧夏的未來。
看見未來,謀劃未來,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聆聽發展“心跳”,更好地總結過去、理解當下、“預判”未來。“無接觸交易服務”“新個體經濟”“海外倉”“未來社區”……在報告里,這些新鮮的表達背后,源自敏銳的體察、溫熱的感知,寄予發展的熱望,呈現進步的朝氣。
每一個新名詞,都代表一種新的打開方式,代表一部分的新生力量,潛藏新的發展動能。更新“詞匯量”,擴充“儲備庫”,煥新“取景框”,將發展的觸角延伸至新業態,打造新的增長極、增加新的動力源,這些新名詞,就有可能轉化為新“動詞”,成為美麗新寧夏的新注解。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樂于并善于從“新”出發,是新故事、新征程的起筆。(記者 毛雪皎)